NOWnews.com 今日新聞網
2013年8月11日 21:59
");
$(".story_photo .videoPlay").hover (
function(){$(this).css({"opacity":"0"})},
function(){$(this).css({"opacity":"1"})}
)
}
//照片區塊出現
$(".story_photo").fadeIn(1000);
//寫入第一張照片
var firstimg = $(".story_photo img:first").attr("rel");
$(".story_photo img:first").attr("src",firstimg);
$(".story_photo li:not(:first)").hide();
//判斷是否有多張照片,寫入開關
var li_nums = $(".story_photo li").length;
var openclose = '
更多照片 '
if (li_nums > 1) {
$(".story_photo .p_switcher").append(openclose);
}
//控制錨點
if (li_nums > 1) {
$('.open_btn, .story_photo img').click(function(){
$('.news_story').ScrollTo(500);
});
$('.close_btn, .story_photo img').click(function(){
$('.news_story').ScrollTo(500);
});
} else {
$(".story_photo img").css("cursor","none").attr("title","");//一張圖時
$(".p_switcher").hide();
}
//點擊圖片或開關,展開其他圖片
$("a.open_close").click(function(){
//寫入其他圖片路徑
$(".story_photo img:not(:first)").each(function(){
var imgsrc = $(this).attr("rel");
$(this).attr("src",imgsrc);
});
$(".story_photo li:not(:first)").slideToggle(500);
$(".open_close span").toggle();
});
if (video_link>0){ // 如果有影音,點圖連到影音頁
$(".story_photo img, .story_photo .videoPlay").css("cursor","pointer").attr("title","點擊觀看影音新聞");//設定游標
$(".story_photo img, .story_photo .videoPlay").click(function(){
var videoURL = $(".story_photo .video_link a").attr("href");
location.href=videoURL;
});
} else { //沒影音時,點圖展開其它圖
if (li_nums > 1) {//一張圖以上
$(".story_photo img").css("cursor","pointer").attr("title","點擊展開");//設定游標
}
$(".story_photo img").click(function(){
//寫入其他圖片路徑
$(".story_photo img:not(:first)").each(function(){
var imgsrc = $(this).attr("rel");
$(this).attr("src",imgsrc);
});
$(".story_photo li:not(:first)").slideToggle(500);
$(".open_close span").toggle();
});
}
//-------------------
});
-

清王朝終結後,皇族後裔在大陸全國分布廣泛,其生活狀態也多種多樣,他們像普通民眾一樣難以歸類,其中最主要的幾支是載灃一系、慶親王一系、載澤及善耆一系。
大陸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
經皇帝欽定,大清帝國國歌《鞏金甌》於1911年10月4日正式頒布。此時,距離武昌起義爆發僅有6天。而在大清帝國的都城裡,沒有任何死亡即將來臨的徵兆。民國建立後,按皇室優待條例,大清國得以繼續存在。當時的中國有一道特別的風景:民國政治家或在議會中進行和平辯論,或在疆場上繼續廝殺,而北京紫禁城中,宣統帝溥儀依然在稱孤道寡。此種情景,直到1924年11月馮玉祥將溥儀趕出紫禁城。
據鳳凰網報導,清王朝終結後,皇族後裔在大陸全國分布廣泛,其生活狀態也多種多樣,他們像普通民眾一樣難以歸類,其中最主要的幾支是載灃一系、慶親王一系、載澤及善耆一系。
載灃一系:戴著紅領巾,長在紅旗下
『我們家的人都不姓愛新覺羅,』原北京市民委副主任、醇親王載灃長孫金毓嶂說,『都什麼年代了,姓那個有點兒古怪。』他戴著寬大的眼鏡,用很大的綠色玻璃瓶子喝茶,圍繞在他周圍的是傳統陳設:暖瓶、報夾、木頭辦公桌。假設清王朝的統治仍未結束的話,他很可能成為皇帝。
『那可不能假設了。』金毓嶂趕緊說,『我們都是生在舊社會,長在新中國,戴著紅領巾,長在紅旗下。我們都要與時俱進。』這是一個和善、誠懇的男人,雖然曾為廳級官員,但『領導者』或『統御力』的感覺並不明顯。另一方面,他有強烈的政治意識。『和諧社會』、『擁護黨』、『56個民族發出同一個聲音』等字句,密集地穿插在其談及的每個話題當中。在表達對清宮劇的看法時,他還提起了毛澤東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。
醇親王載灃有三個福晉,11個孩子中4個是男孩,除末代皇帝溥儀外,還有溥傑、溥倛和溥任。溥儀無後,溥倛3歲早夭,溥傑只生有兩個女兒,因此溥任一家就成為醇親王家族延續至今的唯一香火。金毓嶂就是溥任的長子。按照清帝遜位時的規定條款,愛新覺羅氏都採用其滿語中的『黃金』之意改姓『金』。不過有些皇族後裔如雍正九世孫啟功,並未遵照這一規定。啟功的祖父告訴他絕對不可以姓金,因為那是『仇人』袁世凱的指令。
溥任又名金友之,今(2013)年93歲。這位『最後的皇弟』住在鑼鼓巷胡同裡的一處平房院落,周圍的鄰居介紹,很少見溥任出門。其子孫多為專業人才,有的還當了政協委員。原北京市民委副主任趙書說,他與北京市的大多數皇族後裔打過交道。在政協會議上,他4次與溥任住一個房間。印象中,溥任是個非常簡樸的人,崇文菜市場的醬豆腐比東四的便宜,他就騎自行車去買。『皇族後裔們都很平和、老實。』趙書說,『這可能跟他們的家教有關係。』他還強調,這裡不包括『散宗室』和普通滿族八旗子弟。他本人也是滿族人,是正白旗。
慶親王一系:遠離政治
清廷皇族1911年之後,另外比較重要的一支應該算慶親王一系。慶親王雖然是皇族中比較遠的一支,但在晚清政局中具有重要作用。他是恭親王之後最有權勢的王爺,也是最具國際視野的人物,深得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的信任。慶親王奕劻一生共有七個福晉,生了六個兒子,其中,較有出息的是長子載振、次子載搏及五子載倫。載振生於1876年,1902年出使英、法、美等國,歸國後奏請設商部,任尚書。此時不過三十歲,可謂少年得志。辛亥革命後,他居天津為寓公,遠離政治。1947年底病逝。
載澤及善耆一系:曾妄圖復闢
辛亥後清宗室中值得一說的還有載澤。載澤生於1876年,後襲輔國公,進鎮國公,加貝子銜。他娶了慈禧太后二弟桂祥長女靜榮為妻,而靜榮的妹妹就是光緒帝的皇后,也就是宣統時代的隆裕皇太后。當清廷開始政治改革時,載澤正當盛年,態度積極,貢獻良多。但在武昌起義發生後,載澤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,堅決反對向南方革命黨讓步,力主殺袁世凱以謝天下。到了民國,載澤暗中參與宗社黨的活動。晚年窮困潦倒,鬱鬱而終。
與載澤經歷、結局相似的皇族,還有肅親王善耆。善耆生於1866年,在晚清政治變革中也是比較積極的王爺,參與創建了近代中國的警察制度,贊成立憲,甚至出面赦免了試圖刺殺攝政王的汪精衛死刑,但他堅決反對清帝遜位,後以宗社黨重要領袖的身份策動叛亂。善耆共有38個子女,其中最著名的是女兒金璧輝。善耆將金璧輝過繼給了日本人川島浪速,改名川島芳子。川島芳子後來成為最有名的日本特務,參與了皇姑屯事件、九一八事變、『偽滿洲國』獨立等一系列重大活動,1948年被槍斃。
愛新覺羅不再隱姓埋名
關於『愛新覺羅』的姓氏,有個有趣的現象。『正支的皇族後裔很少自己冠以愛新覺羅氏,旁支的就喜歡這麼叫,尤其是在書畫界。』趙書給這種現象起了個名字,叫做『時代功利性』。金毓嶂的遠房堂妹毓紫薇是一個畫家,除了『毓紫薇』這個名字,其他場合她又可能叫做愛新覺羅·紫薇、愛新覺羅·毓肦和紫薇·毓肦。『毓肦』這個名字是她靠畫畫謀生之後起的,按照清皇室慣例,『肦』字可與表明輩分的『毓』字搭配。最初推廣自己的新名字時,有人打電話來說找毓肦,毓肦自己經常反應不過來:『你找誰呀?打錯了!』
毓紫薇說,自己的畫是『有行無市』,大多賣給了朋友。她承認自己的生活有些『悶』。在五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,她最受關注的日子是前幾年。當時她發表了一篇文章,題目是《給提點兒意見》,抗議那部電視劇中的『紫薇格格』與自己同名,打擾了自己的生活。在瀋陽,有個年過六旬的滿族男人開了一家『愛新覺羅·德崇文化商行』,專門經銷清代傳統的文化工藝品:各式各樣的香料荷包、老虎枕、小旗鞋、格格裝和八旗徽章等。如果你叫他『德崇』,他會大聲糾正你:『我是愛新覺羅·德崇!』他自稱是皇族後裔,不過,家譜中的血統證據要追溯到努爾哈赤才可見到。
對比幾個歷史階段皇室後裔或低調或高調的行為方式,北京市滿學會會長閻崇年認為,辛亥革命後,皇族後裔紛紛改姓,建國後的一段時間里又強調階級劃分,因此皇室後裔對『愛新覺羅』姓氏比較忌諱;現在他們以家族為自豪,恰好說明社會心態的寬容與進步。
在滿語中,『姓』叫做『哈喇』。老北京人初次見面時會問對方:『貴哈喇?』他們如果來到當代,會發現喜歡回答『愛新覺羅』的人越來越多了。本文摘自《今古傳奇·人物版》2011年第11期 作者佚名 原題為:『中國皇族後裔今何在』。
關鍵字:
歷史
探祕
皇室
後人
正支
隱姓
愛新覺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