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已經進入 3 月份,如果沒有意外,這個月開始將能夠陸續採購到 USB 3.1 相關產品,其中尤以主機板為首波焦點。繼理論敘述探討 USB 3.1 升級價值與意義後,這次讓我們實際動手,以華碩 Z97-A/USB 3.1 主機板,搭配裝載 2 張 mSATA 固態硬碟組建 RAID 0 的外接盒,進行 USB 3.1 效能體驗。
時光拉回 2009 年,當時 USB 3.0 設計方案相繼出爐,NEC 等品牌主控制器陸續蹦了出來,主機板廠商紛紛將之整合內建。隔年有更多第三方品牌主控制器,以及外接儲存裝置、隨身碟、記憶卡讀卡機等產品,陸續面市一同拱大 USB 3.0 應用商機。賣關子將近一年的 USB 3.1,終於要在近期內正式當場,為使用者帶來超越 USB 3.0 兩倍的速度感。
USB 3.1 當前設計模式和過去幾代 USB 剛推時相仿,那些率先喊出支援的主機板,都是整合第三方主控制器而來。我們 USB 3.1 實際初體驗,將以華碩首波正式產品 Z97-A/USB 3.1 主機板,搭配名為 USB 3.1 Enclosure 的外接盒,初探 USB 3.1 所帶來的速度威力。
重現 USB 3.0 歷史,小改款搭 USB 3.1 主控制器登場
▲ 晶片組尚未原生支援 USB 3.1,故主機板都會打上 USB 3.1 字樣來強調獨特性。
華碩相當積極投入 USB 3.1,當前採用 Intel X99、Z97、B85 等晶片組,主要型號產品都進行小改版,整合 USB 3.1 主控制器重新登場。目前已知產品數量至少有 14 款,除了少數是加入 USB 3.1 控制卡外,其餘都是將主控制器內建整合於主機板上。如以往,產品型號會冠上 USB 3.1 字樣,以便於消費者採購時辨識,如 Z97-A 的新版本即為 Z97-A/USB 3.1。
現階段並未有晶片組原生內建 USB 3.1,因此包含技嘉、微星在內的各家主機板廠商,都是採用相同模式來推出相對應產品。USB-IF 為體貼使用者,同樣主導連接器配色處理,過去 USB 1.x/2.0 都是採用黑色,直到 USB 3.0 才改為藍色。而基於 USB 3.0 架構強化而來的 USB 3.1,仍然維持藍色色系,但調配成 Teal blue(直譯為水鴨藍,一般稱為藍綠色、青藍色等等),以方便使用者辨識區隔。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.com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