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
在1949年兩百萬人潰退到台灣的過程中,太平輪的悲劇只是其中一個小插曲,在大陸沿海每一個重要的港口,類似太平輪這樣的生死離別在日復一日地上演。在太平輪出事前,1948年12月3日下午,一艘從上海開往寧波的輪船在吳淞口爆炸,據說遇難者有數千人。幾天後又有兩艘輪船相撞,一個月後太平輪沉沒。太平輪沉沒後5天,祥興輪與一艘葡萄牙貨船相撞,葡萄牙船沉沒,只有23人倖存。
根據北方新報報導,在這艘太平輪上遇難的乘客中有太多當時的名人,山西省主席邱仰浚一家,遼寧省主席徐箴一家,蔣經國好友俞季虞,袁世凱之孫袁家藝,《時與潮》總編輯鄧蓮溪,還有神探李昌鈺之父,龔如心之父等等。李昌鈺記得母親曾雇飛機來到失事點搜尋父親蹤影。太平輪沉沒時,年僅45歲的天才音樂家、南京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吳伯超也在船上,他本來想去台灣,準備為國立音樂學院遷台尋覓新址,並和夫人與獨生女團聚過年的。謝晉導演的《最後的貴族》與太平輪有關,而電影也是改編自作家白先勇的小說《謫仙記》,寫到了上海小姐李彤因太平輪失事,父母遇難的情形。
也有很多人,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最後沒有坐上死亡之輪,比如星雲大師就曾說,『我因為時間匆促,趕不及搭上那班輪船,而倖免一劫。』星雲大師把這看做是因緣。在《太平輪一九四九》有這麼一段描述,『2004年,我與《尋找太平輪》製作人洪慧真,在上海的第一個晚上與朋友張安霓用餐,一眼在餐廳看見白先勇,他為了《金大班的最後一夜》的舞台劇演出,來到上海。我們說明是為了拍攝《尋找太平輪》紀錄片而來,他手一指,指著餐廳角落吃飯的客人。「哪兒!你們該訪問他,他吐奶,沒上太平輪,救了全家。他就是學者、作家鄭培凱。當時鄭培凱全家已經買好了1月27日太平輪船票,只因鄭培凱吐奶,家人就退了船票買了機票。
『如果不是太平輪事件,父親過世,我後來不會去念警校,也不會走上刑事鑑定這條路,也許就與父親一樣選擇當一名商人吧。』李昌鈺常常這樣感慨。父親李浩民在太平輪上遇難時,李昌鈺才不到10歲。隨著父親的離世,優渥的生活就此結束,最後因為警校免學費而選擇從警之路。
上海的徐瑞娣,她的父親當年是太平輪的船員,徐瑞娣對《東方早報》記者說,『父親遇難的時候,我只有三四歲,我只依稀記得跟母親到碼頭送父親。從此再也見不到了。』1949年後,徐瑞娣和母親留在了上海,『後來為了生活,母親改嫁,也很少再說起父親和太平輪。張典婉他們去年在舟山為遇難者做海祭,我也參加了。』徐瑞娣說,『當年遇難者後代在上海肯定不止我一個,我也希望知道他們在哪。』
在台北的王兆蘭是官方公佈的36名倖存者中最年輕的一位,也是目前在世的兩名倖存者之一。當太平輪傾覆時,她用力抓住弟弟和妹妹的手,她還記得母親跟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:『帶好弟弟妹妹。』母親立刻被海浪衝走,妹妹也被卷走。遇難之後,在台北的王兆蘭父親把她接回了台北,她的故事也直到2010年後才為人所知。
葛克是所有36名倖存者中最知名的一位,當年任國防部參謀少校,他的台灣行是要趕在新年前把妻子家小帶到台灣,結果這趟旅程成了家人的不歸路,只有他倖存了下來。1949年後他在台灣,繼續在軍中服役。在海上被救後,他遇到了同樣在太平輪上失去親人的袁家姞,在太平輪遇難後第二年,他們結婚生子。袁家姞在太平輪上失去的是父親袁家藝—袁世凱之孫。
現居福建老家的葉倫明已經90歲了,當年家人在台灣做生意。他還能對太平輪失事做直接回憶。1949年後,他與父親相依為命,妻子在台灣。1980年代開始定居香港,到香港後開始跑馬拉松,他成了香港長跑的代言人。張典婉說,拍紀錄片寫書都是為了兩岸『離散的記憶、團圓的拼圖』。歷史走過60年,90歲仍然在世的葉老似乎可以圓滿60多年前的愛情,但葉老最後還是選擇孤身。葉老1949年死裡逃生,從此與妻子失去聯繫幾十年。直到1980年代,葉老去香港定居,才聯系到臺灣的家人,得知妻子已經改嫁,『他覺得很傷心,竟孤老一生。』張典婉說,晚年很多人慫恿他們復婚,但葉老始終不願意,還說出『我沒有結婚,她死了』的負氣話。
關鍵字: 花生網 歷史探密 1949 太平輪 星雲大師 死亡之輪 因緣 蔣經國 李昌鈺 大陸
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-Text RSS service -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'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's site,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.org/content-only/faq.php#publishers.
留言列表